|
社會 / 文化史集刊(2):學風鼓盪、旅遊文化與文化政治售完不補網友評鑑5顆星站長最近閱讀過 感覺很實用 在此推薦給您 博客來人文史地-概論分類網友推薦在網路上爬文好久 終於找到[社會 / 文化史集刊(2):學風鼓盪、旅遊文化與文化政治]的詳細介紹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
內容簡介
戰後波平如鏡的台灣史壇,因為汪榮祖(1940~)的到此一遊而攪得池畔生波、引起漣漪陣陣沒有中斷。早在上一世紀七○年代,為了晚清大儒康有為胸懷中國心抑滿洲情的問題,汪氏與史界權勢集團中人的黃彰健大打筆戰;到了八○年代,為了民國史界大師陳寅恪不能蒞台的心曲,汪氏與史界一代天嬌的余英時大打筆戰。汪氏匯通中西史學的傳世鉅作:《史傳通說》,遭到權勢機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多人以署名「劉增貴」的圍剿、卻能舌戰群英而令對手喪膽停戰。
上一世紀七○、八○年代之際,汪氏在兩大報之一的《中國時報.副刊》開設「學林漫步」專欄,使他以史家身分躍居專欄作家的第一人;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時報.副刊》的「三少四壯集」專欄,是個由七人輪值的筆陣,每隔一年換一批人,汪氏受邀入主該專欄輪值。兩度專欄事罷均集結出書,先後有《學林漫步》)和《書窗夢筆》等兩書。2005年江蘇教育出版社重出《學林漫步》簡體字版,又新增二十七文於其內,這其實應析分成續集和正集兩書才是。
汪先生的《史傳通說》和《康章合論》,日後如果被推薦參加百年十大史著的票選活動,我想可躋身前十大之林。三十餘年來,汪先生多致力於明清思想 /文化史、現代史學史,以及當代中國史(國共兩黨史均在其內)等三大學術區塊,早就斐聲國際、望重士林,不待深論。對於從1890至2009的一百二十年間,迴旋於變法革命之間的歷史主軸大戲的課題,汪先生於而立之年即推出《晚清變法思想論叢》一書,書雖輕薄卻擲地有聲如雷鳴。1980年代以還,中國人才在思想、意識形態,以及心靈狀態等三方面掙脫革命迷思,奔向變法(改革)的康莊大道,從此中國人也才會免去因革命而付出的流血代價。這不能不說先生的卓越史識,以及耐得住寂寞的煎熬。自九○年代以迄於今,陳寅恪走紅於兩岸,致令兩岸學者悽悽惶惶於道途,會開不斷,席不暇暖。讀者當知汪先生是研究陳寅恪史學的第一個人,也是出第一本有關專書的人。汪先生的《史家陳寅恪略傳》於1984年初版,其後不斷再刷,更添增訂版,迄今仍在熱賣中,即知當初投注研究眼光之精準,此題會觸動讀者心弦如此其久。後來的陳學研究多難望其項背。《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濤與道咸同光時代》和《康有為論》,乃晚清變法系列研究的成果展現。《史學九章》和《詩情史意》(台北:麥田,2005),是《史傳通說》的續編,一仍延續汪氏匯通中西史學的基調。汪先生對於晚清民族主義下的國民黨革命運動,有以章炳麟為核心的英文書一本,以及與李敖合著的《蔣介石評傳》一本。這使得汪先生在中華民國史的弱勢研究陣地上沒有缺席。這對於台灣一向「西瓜偎大邊」的研究風尚上,予以當頭棒喝!誰說中華民國史不能研究,為失敗者發聲乃現代史家天職卻不易實踐。先生以提倡出專書一如前述,至誠感人,後生小子當起而效尤。
本書在處理中國當代史學社群文化與思潮關係、明代旅遊文化,以及國共兩黨反自由文化等三方面。首先,珍貴的舊、新學術文化資源先後由陳寅恪、周一良師弟,以及許倬雲、毛漢光師弟所傳承和締造,在此,長期霸佔國家資源的傅斯年和杜正勝是無法與前述兩對師弟相比肩的。其次,分佔城市旅遊和山野旅遊品牌第一名的西湖景點和黃山景點,究竟如何在明代被經營出來的?這涉及到旅遊書的推廣與園區創意總監和官民贊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第三,共產黨崛起時(1945-1949)的解放區和國民黨蒞台統治的前三十年(1949-1979),國共兩黨高度同質性文化:反自由,分別可從李敖受害和抗爭的個人生命史,和解放區內小知識份子和農民告白,已畢露無遺。
本書是以新文化史理念操作的新史學作品集,在此公開展示、歡迎兩岸同好不吝指教。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