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奎斯的一生

馬奎斯的一生強檔特價

馬奎斯的一生網友評鑑4顆星

真的很實用 一定要讓你知道

博客來人文史地-世界史地分類站長推薦

  • 定價:650
  • 優惠價:7455
  • 優惠期限:2014年04月02日止

  • 馬奎斯的一生

    你想了解更多有關[馬奎斯的一生]的相關資料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書架上的《百年孤寂》,隱藏了我們曾經對文學的熱情與想像

      經歷了書店沒有馬奎斯小說的悲哀期
      《馬奎斯的一生》終結這場黑暗
      全球中文版,正式曝光

      賈西亞.馬奎斯,一生比小說更精采、更動人

      .以《百年孤寂》震撼世界近半世紀,締造文學奇蹟、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征服全球讀者、作家、出版商、版權經紀人、書店、媒體
      .半世紀以來最偉大、最受歡迎的世界文壇重要小說家,影響未來100年的不朽文學巨人。

      馬奎斯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家鄉哥倫比亞寫進小說裡,而傑拉德.馬汀以傑出的寫作功力揭露這些故事背後動人心弦、令人神往、充滿幽默的現實世界。他努力完成馬奎斯的經典傳記,同時保有客觀、批判的角度,充分展現這位作家錯綜複雜、高潮跌宕的人生。

      這部書雖然不是馬奎斯的第一部傳記,卻絕對是最精采的一部!

      本書主要圍繞在馬奎斯的生平故事,涵蓋瑣碎小事到豐富的人生歷練,凸顯出馬奎斯生命中的許多張力──名人地位與文學作品的品質之間,政治與寫作,以及權力、孤獨、愛情之間;也描繪了加勒比海的背景與令人消沉、獨裁統治的高地波哥大之間的對比。這些錯綜複雜的糾葛帶來名聲和無法想像的財富之後,馬奎斯刻意但了不起的遠離「馬康多」、魔幻寫實和《百年孤寂》。

      馬奎斯認定馬汀是他的官方傳記作者,在15年的研究期間,他們經常見面、訪談,終於在費時17年的努力後出版。馬汀至少訪問了300多人,包括古巴領袖卡斯楚、菲力培.貢薩雷斯、數任哥倫比亞總統、作家卡羅斯.福恩特斯、尤薩,和阿爾瓦羅.穆提斯等人。他也訪問了馬奎斯的妻子、兒子、母親、弟妹、經紀人、譯者、大部分的好友及工作上的夥伴(包括批評者)。這本傳記所根據的不只是馬汀在過去20年間對於馬奎斯與其背景的獨特體驗,也來自豐富的資料研究。本書的水準之高,令其他傳記作家望塵莫及。

      他是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 1927-)

      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進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擔任《觀察家報》記者。1955年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擔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

      1961至1967年,馬奎斯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而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198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2004年始出版新作《憶我憂傷妓女》。

      馬奎斯一生獲獎眾多,包括1969年《百年孤寂》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1972年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加列戈斯文學獎,1981年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1982年登上文學殿堂高峰──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同年也榮膺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震撼世界的《百年孤寂》

      《百年孤寂》甫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使得馬奎斯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世界級作家!這部描寫發生在虛構的馬康多小鎮,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興衰的故事,可說是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的濃縮投影,寫出人性的孤獨,也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被公認為魔幻寫實主義最具代表性之作,二十世紀現代文學必讀經典。

    作者簡介

    傑拉德.馬汀(Gerald Martin)

      匹茲堡大學現代語言學院教授,也是國際早期美洲文學協會的主席。作品包括《穿越迷宮的旅程》(1989),評論阿斯圖里亞斯的《玉米人》(1992)和《總統先生》(2000)。他的重要研究,多次刊載於劍橋拉丁美洲歷史期刊上。

    譯者簡介

    陳靜妍

      英國新堡大學現代語言所博士,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愛丁堡大學賽爾特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水泥中的金髮女子》(麥可.康納利)等。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manit0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