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撤退機密檔案:六十年前的一頁滄桑限時特價網友評鑑5顆星真的很實用 一定要讓你知道 博客來人文史地-中國史地分類網友推薦想看更多[舟山撤退機密檔案:六十年前的一頁滄桑]的詳細說明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
內容簡介
【成書緣起與期待】
「一份遲到了六十年、等待了二十年的心願」。兒時的記憶激發作者成年後記錄這段歷史的勇氣和行為。2009年3月起訪學臺灣半年,完成本書。
國民黨軍舟山撤退以及相關史實在大陸是一頁空白。在舟山群島,只有「解放」的概念,沒有「撤退」之說。堅持用撤退的角度來寫那段歷史,是想真實記錄下那段歲月,記錄一個歷史事件下一群人的人生命運的變遷。
2010年是舟山解放60周年,也是國民黨軍撤退舟山的60周年,60年前發生在舟山群島的國軍撤退事件,直接影響了今日兩岸格局。曾經在舟山群島對峙的軍人們,無論是解放軍,還是國民黨官兵,他們身上流淌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液。
兩岸關係在走過了一個甲子之後,出現了振奮人心的格局。期待兩岸和諧的關係能夠持續。真實得面對曾經的歷史,才能更好得走向未來。沒有任何人能阻礙歷史前進的腳步,中華民族從來不缺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大手筆。
【本書的內容和價值】
本書填補了被遺忘的一頁歷史,記錄了對今日兩岸格局造成重大影響的國軍舟山撤退事件,以及在這一歷史事件中改變了人生軌跡的近十五萬人。
本書重在記錄,用檔案資料、著作、當事人的口述,構成一幅歷史事件的畫卷。全書,基本沒有作者本人的評價和觀點,作者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拋磚引玉,期待兩岸的歷史學的研究者來關注這一段,研究這一段。
關於國軍舟山撤退事件,在臺灣,曾經有本《舟山撤軍紀實》和張行周先生所著《瀛海同舟》,但基本上是軍方的資料整理。而本書,著墨於舟山撤退事件中的人物命運,讓見證了歷史的各個層面的當事人,從國軍基層官兵到共產黨地下交通員,從被抓的舟山籍男丁到自願跟隨部隊來到臺灣的百姓,回顧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
【關於舟山撤退】
1950年5月,駐紮舟山群島一年的國民黨軍隊,趕在解放軍發動進攻舟山本島之前,突然秘密撤退。5月10日,舟山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石覺在臺北受領撤退命令,5月17日軍隊全部離開舟山,歷時一周。根據國防部舟山撤退檔案,撤退中使用船艇57艘,機帆船39艘,撤出官兵十三萬六千七百七十四人,以及義民三千人,總數約14萬人。另根據舟山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柳際明說,共撤出舟山軍民14萬8千人。就此推論,還有8千名左右的公教人員以及部分百姓,也跟隨撤退的軍隊到達臺灣。
對執政者來說——舟山撤退對今日兩岸格局有決定性影響。那時因為國民黨軍隊在大陸戰場一路潰敗,能夠撤退到台的兵力極少完整。因此,一場完整的舟山撤退,對蔣介石所謂的反攻大陸,無疑具有深遠影響。蔣介石於日記「上星期反省錄」記道:「定海部隊已照預定計劃,全部安全集中臺灣完成,此為複國第一之基本工作也。」於「上月反省錄」亦記道:「舟山軍隊安全撤退,增防臺灣軍事,成功基礎建立於此矣。此為複國之根本大事也。」可以看到,蔣介石將舟山軍隊成功撤退到臺灣視為增防臺灣軍事的基礎,並直接上升為所謂「複國之根本大事」。5月16日晚間十時四十五分,蔣介石在臺灣廣播電臺,發表了《有關舟山撤退告大陸同胞書》,解釋撤離舟山的原因是「為了集中力量,確保臺灣,拯救大陸,復興中華。」他提到,舟山的撤退,使得臺灣的兵力更加充足,臺灣的防衛更加強固。
對舟山百姓來說——不啻為一場大災難。為了頂補部隊中早已存在空缺,也為了不讓年輕男子留下來為共產黨所用,整個舟山群島的男丁被瘋狂的軍隊瘋狂地抓兵。國防部舟山撤退檔案資料的撤出官兵「十三萬六千七百七十四人,以及義民三千人」中,其實包括了13521名被抓的舟山壯丁。這場秘密撤退讓上萬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全島哭聲一片。
撤退改變了舟山群島數萬家庭的生活,也改變了撤退至臺灣的近十五萬人一生的軌跡。在臺灣,有很多人,很多物,很多故事,與國民黨軍在舟山的駐防以及後來的舟山撤退有著緊密關聯。
對兩岸格局來說——這場趕在解放軍全面進攻舟山之前的撤退,對今天的臺灣與大陸對峙格局,具有幾近決定性的影響。如果那時蔣介石沒有頂住高級將領的反對壓力,如果解放軍和國民黨軍在舟山群島展開了殊死戰鬥,那麼6月下旬爆發的鮮戰爭以及美國軍力的介入,是否會造成不一樣的結局?是否今天的舟山群島也將變成第二個金門島?抑或是有人戲言的「或許臺灣早就解放了」! 歷史,本就是一頁沒有辦法說如果的章節!
你或許知道,1949年5月下旬的青島撤退,35艘輪船,浩浩蕩蕩將劉安琪所部十萬大軍,全數撤退到基隆;你或許知道,1955年2月的大陳島撤退,將一個島嶼的1萬8千人全部帶到台灣。但你是否知道,1950年5月中旬的舟山群島大撤退?2009年,是幾百萬人從大陸撤至台灣的一甲子,很多臺灣的電視和報紙都用專題形式展現一個甲子前的滄桑。
1950年5月,駐紮舟山群島一年的國民黨軍隊,趕在解放軍發動進攻舟山本島之前,突然秘密撤退。5月10日,舟山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石覺在臺北受領撤退命令,5月17日軍隊全部離開舟山,歷時一周。根據國防部舟山撤退檔案,撤退中使用船艇57艘,機帆船39艘,撤出官兵十三萬六千七百七十四人,以及義民三千人,總數約14萬人。另根據舟山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柳際明說,共撤出舟山軍民14萬8千人。就此推論,還有8千名左右的公教人員以及部分百姓,也跟隨撤退的軍隊到達臺灣。
但同時,這場秘密撤退對舟山百姓來說,不啻為一場大災難。為了頂補部隊中早已存在空缺,也為了不讓年輕男子留下來為共產黨所用,整個舟山群島的男丁被瘋狂的軍隊瘋狂地抓兵。國防部舟山撤退檔案資料的撤出官兵「十三萬六千七百七十四人,以及義民三千人」中,其實包括了13521名 被抓的舟山壯丁。這場秘密撤退讓上萬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全島哭聲一片。
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漁場,群島羅列於滬杭甬溫的主要航線,遏制長江出海航道,為上海、杭州和寧波的天然屏障。舟山群島的重要戰略地位可以這樣理解:當國民黨政權丟失了內地的大片疆土後退守臺灣,只有3個沿海島嶼可以作為臺灣連結大陸的跳板。一是大小金門,它們是臺灣與廈門、福建之間的聯結點;二是海南島,它是臺灣與粵桂滇黔川康之間的中轉站;第三就是舟山群島,它是臺灣與京滬杭之間的連結點。
在臺灣,有很多人,很多物,很多故事,與國民黨軍在舟山的駐防以及後來的舟山撤退有著緊密關聯。
六十年的困頓,消蝕了青春歲月,淡卻了滿腔激情,在台灣土地上的舟山鄉親也許已經忘記被抓時的痛苦,也許已經忘記剛到台灣的困頓…唯獨不能抹去的是,他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轉了一個很大的彎。
走進舟山群島的本島——定海老城,有建於宋元明代的廟宇、古井,建於明清年間的老街、老弄、大屋、祠堂,以及不時映入眼簾的刻注在旁的「舟山文物保護單位」字樣,讓你不得不驚歎透映在現代高樓大廈之間的歷史風情。
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定海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定海歷史上也有名將,比如與施琅一同收復臺灣、後任定海總兵的名將藍理,與英軍奮勇抗戰的定海三總兵。定海古城也是工商界鉅子和實業家輩出
之地,有近代上海工商界鉅子朱葆三、劉鴻生、「汽車大王」周祥生、「世界船王」董浩雲,香港大實業家安子介、袁仰安等,形成了有定海特色的儒商文化。定海同時還是文化名人輩出之地,比如祖籍定海的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
舟山群島由1390個島嶼組成。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等遼闊腹地,面向太平洋,踞中國南北沿海航線與長江水道交匯樞紐,是長江流域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海上門戶和通道。舟山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劃,目前下轄2區2縣,即定海區、普陀區、岱山縣和嵊泗縣。
舟山擁有漁業、港口、旅遊三大優勢。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有「中國漁都」之美稱;舟山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保存完好的海島自然景色,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是上海的後花園。最出名的景點莫過於普陀山。普陀山雖是一個島,卻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是最著名最靈驗的觀音道場。「海洋經濟強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園城市」是舟山市政府正在打造和推介的3張名片。
舟山群島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舟山群島上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舟山群島西北部,原始村民們創造了神秘燦爛的「海島河姆渡文化」,被譽為「東海第一村」。《史記》載:秦朝徐福在東南沿海蓬萊、方丈、瀛洲三島上尋長生不老的仙藥,其中的「蓬萊仙島」即為舟山境內的岱山島。據說,徐福東渡日本時曾經過舟山,現岱山島上建有「徐福亭」、「東渡紀念碑」等。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