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的崛起買到賺到網友評鑑5顆星點擊圖片 即可前往購買 博客來人文史地-中國史地分類超值好書想看更多[大明的崛起]的詳細說明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
內容簡介
這是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封建王朝,它沒有西漢開疆拓土的進取精神,也缺少李唐王朝的博大胸襟,於是,有人說,明王朝生不逢時,前有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後有奠定中國疆土的滿族八旗,夾在這兩個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間,明王朝的文治武功差強人意。但沒有哪一個王朝能夠像明朝一樣,讓自己的子民及其子孫念念不忘。在明王朝覆亡後的268年間,「反清復明」成了不變的口號。
品味這個朝代,人們少了幾分夢回唐朝的衝動,少了幾分對蒙古鐵騎的神往;多了幾分對海洋夢想的憧憬,多了幾分對紅顏薄命的慨歎。然而,明王朝又是一個值得回憶的時代。且不說貧民皇帝朱元璋崛起的神秘,且不說《永樂大典》的名垂青史,單說那個三保太監的船隊,就讓人依然心動不已。那支航行在印度洋和中國內海之間的龐大船隊,往返於亞非之間,於是,一段光輝歲月在15世紀初葉上演,那是一個令人夢寐以求的海洋夢想的年代,那是一個中華帝國的白銀時代。
一如歷史上的許多封建王朝一樣,開國功臣們的驕奢和天子們的猜忌,一場對開國功臣的血腥殺戮再次重現。這是一把雙刃劍,朱元璋沒有想到,殺戮功臣卻讓自己的孫子建文帝面對南下靖難的朱棣,基本上無將可遣,明朝就是這樣一個矛盾交織的時代:既孕育著新的景象,同時傳統的痼疾又積重難返。各種因素糾結在一起,讓我們愈看愈不明白。
明王朝沒有脫離「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窠臼,有明一代,武將的功勳歷歷在目。前有徐達、常遇春拓土建國的所向披靡,後有留得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的忠貞不渝;面對外族入侵,前有戚繼光抗倭的威名遠播,後有袁崇煥督師遼左。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名將輩出的明朝,「土木堡之變」中竟使皇帝被俘,兵力羸弱的倭寇卻能騷擾江南達半個世紀之久,十三萬浩浩大軍竟命喪薩爾滸。大明王朝留下了一個又一個不解之謎給後人解讀。
品味明朝,這是一個矛盾交織的時代,傳統痼疾積重難返,新生氣象卻又應運而生。如果說武將能夠定國,明代的文臣則別具特色。後朝軍師劉伯溫,在百姓的口耳相傳中,不亞於蜀漢的諸葛亮,如果沒有他的輔佐,朱元璋怕是難於一統江山,但他也難逃朱元璋的打壓。身為首輔的張居正,以「一條鞭法」揚名後世,卻迷失於一場宮廷的政治漩渦中。文臣們的安邦之術,大明王朝迎來了盛世恢宏。而當後人多頌揚海瑞剛直不阿,又一個青天的形象誕生時,卻預示著大明王朝走向了頹落。
解讀明朝的崛起,讓這個原本已經遠去的王朝背影更為清晰,帝王們的形象不再神秘,變得更為鮮活。朱元璋對百姓有仁愛之心,因為他崛起於布衣之間,他對功臣勳舊卻又殘忍無情,讓人觸目驚心。朱棣背負著殺姪奪國的罪名,卻在南征北戰中度過一生;本是馬上武皇帝,卻能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還建造了恢宏的紫禁城。一如其他封建王朝,盛世之後,是昏庸的帝王們登場。於是,躍然紙上的平庸君主讓百姓們看到了君王的常人本性:宣宗的才華橫溢、英宗的注重感情、憲宗的戀母情結、紈?子弟武宗、在宮廷裡獨自翩翩起舞的世宗、快樂的木匠熹宗、求中興不得的思宗……皇帝頭上再也沒有光環籠罩,性情豐富、有血有肉,如同其他的普通人。
當歷史的車輪步入17世紀中葉之時,終於,在東北的女真人後裔創建的清朝八旗鐵騎和農民起義軍的雙重打壓下,明王朝走到了盡頭。明亡之過,不在崇禎,但崇禎成了亡國之君。比起他的先祖來,勤政有加是個公允的評價。也許歷史的意蘊就在於此,花天酒地的皇上未必能夠亡國,勵精圖治的帝王可以成為末代皇帝。史家將明亡歸罪於陳圓圓,這並不公平。史家將吳三桂罵為漢奸,這也值得探討。吳三桂降清是真,但覆亡明朝的是李自成,不是吳三桂。當崇禎皇帝自盡於煤山之時,吳三桂還在山海關。當殘血般的夕陽斜照在崇禎皇帝的遺體上時,一個新的封建王朝悄然崛起。
如今的人們品味明王朝的歷史,更應該將對歷史的寬容,看作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