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尼茨勒的世紀: 布爾喬亞文化經驗一百年: 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1815-1914

史尼茨勒的世紀: 布爾喬亞文化經驗一百年: 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1815-1914福利品出清

史尼茨勒的世紀: 布爾喬亞文化經驗一百年: 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1815-1914網友評鑑4顆星

透過網友的介紹 終於讓我找到這個產品了

博客來人文史地-世界史地分類熱銷好書

  • 定價:390
  • 優惠價:93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12

  • 史尼茨勒的世紀: 布爾喬亞文化經驗一百年: 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1815-1914

    想了解更多[史尼茨勒的世紀: 布爾喬亞文化經驗一百年: 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1815-1914]的介紹請點擊左邊圖片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一部開創性和具有衝擊性的歷史作品,《史尼茨勒的世紀》重新評估了十九世紀的文化。

      我們一向相信,最足以代表十九世紀的人物是維多利亞女王。然而在這本顛覆性的著作中,著名的文化史學家彼得?蓋伊卻指出,維也納最有影響力的劇作家史尼茨勒(1862-1931)才是其時代最佳的象徵。

      為什麼是史尼茨勒?蓋伊在引言裡告訴我們,儘管史尼茨勒很難算是典型的布爾喬亞,但卻「具備一些很特別的素質,讓他異乎尋常適合充當我要描繪那個中產階級世界的見證人」。緊張的父子關係、性偏執、一籮筐的情史、近乎精神官能症的性格在在讓施尼茨勒勝任十九世紀文化史的引子。

      集三十年的研究功力,蓋伊以九個環環相扣的篇章(每一章都聚焦在布爾喬亞生活的一個重要面相)呈現出十九世紀中產階級生活的清晰畫像,在他的重新詮釋下,一些我們原以為熟悉不過的主題──布爾喬亞的激情、它的政治、它的宗教、它的焦慮,有了嶄然一新的面貌。他的書寫涵蓋一八一五年(拿破崙時代結束之年)之後的一百年,而這一百年不但是中產階級興起的年代,也是今日西方世界的主要奠基石。整部《施尼茨勒的世紀》都能恰如其分地對待十九世紀的錯綜複雜性,以大量資料顯示出它既有迷信的一面,也有科學的一面;既有殘忍的一面,也有人道的一面;既有焦慮的一面,也有性滿足的一面。另一方面,帶我們遊歷於費城與莫斯科、倫敦與羅馬之間的同時,蓋伊也不忘指出,儘管有地域性的差異,但不同國家的布爾喬亞之間仍然有著大體相似的文化風格。

      否定過維多利亞時代男人虛矯、女人性冷感這種刻板印象之後,蓋伊有說服力地指出︰「維多利亞時代布爾喬亞的性愛史有必要重寫,以便讓它更逼真,因為它遠不如我們所被告知的荒涼。」除顛覆掉我們對十九世紀性態度的認知以外,他認為中產階級心靈的一些其他重要方面也有需要重寫,因為只有這樣,才足以解釋他們的一些奇特表現︰他們對手淫神經兮兮的害怕、對現代主義藝術出人意外的接納、對宗教與科學的複雜態度、對隱私的空前重視。

      《施尼茨勒的世紀》不是為顛覆而顛覆,而是為追求歷史真相而顛覆。以維也納劇作家施尼茨勒為伴,蓋伊讓一些我們一度以為熟悉的主題變得煥然一新。以異常優雅的文筆,《施尼茨勒的世紀》為一個今日西方文化賴以奠基的時代提供了卓越的洞察。

    作者簡介

    彼得.蓋伊(Peter Gay)

      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柏林,一九三八年移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目前為耶魯大學史特林資深史學教授、古根漢與洛克菲勒基金會學者、劍橋邱吉爾學院海外學者。歷獲各種研究獎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學獎等,其著作多次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曾譯有《孤獨》、《四種愛》、《Rumi:在春天走進果園》、《永恆的哲學》、《耶穌行蹤成
    謎的歲月》、《隱士》、《英雄的旅程》、《在智慧的暗處》、《下一個基督王國》(皆立緒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manit0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