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網路狂銷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網友評鑑4顆星

真的很實用 一定要讓你知道

博客來人文史地-概論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390
  • 優惠價:935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12

  •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你想了解更多有關[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的相關資料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不是討論中國如何崛起,而是回到問題原點:何謂中國?

      中國當代著名思想家葛兆光,
      一位身在「中國」的學人,
      應當如何既恪守中國立場,又超越中國局限
      在世界或亞洲的背景中,
      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本書通過兩個歷史角度,
      一個是文獻資料中所見的關於「中國」的思想史,
      一個是關於「中國」本身的學術史,
      重新建構學術意義上的「中國」論述。

      「宅茲中國」用的是1963年在陜西寶雞發現的周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一句話。

      「宅茲中國」可能指的是常被稱為「天之中」的洛陽。作者借它來象徵,不僅因為「中國」一詞最早在這裡出現,而且也因為「宅」字既像「定居」,又似「墨守」。

      這新舊兩重意思,讓我們反省:什麼是中國?

      1895年以後,
      大清帝國從「天下」走出來,進入「萬國」,
      原來動輒便可以「定之方中」(《詩經》)、自信「允執厥中」(《古文尚書》語)的天朝,
      漸漸被整編進了「無處非中」(艾儒略語)、「亦中亦西」(朝鮮燕行使語)的世界,
      便不得不面對諸如「亞洲」、「中國」和「世界」這樣一些觀念的衝擊。
      為什麼是「亞洲」?
      究竟什麼是「中國」?
      中國如何面對「世界」?
      看似平常的常識背後,
      潛伏著一個又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本書討論「世界」、「東亞」與「中國」、「學術」與「政治」、「認同」與「拒斥」、「國別史」與「區域史」,雖然聚焦的是「中國」,討論日本關於神道教的爭論、日本關於滿蒙回藏鮮的學術史、討論朝鮮的史料中的一些問題,其實也還是聚焦在中國的。討論什麼是「中國」,不得不涉及「周邊」,通過「周邊」──「他者」──的眼睛、資料、視角來看中國,比如十七世紀以後,東亞諸國的彼此認同和互相排斥,就涉及到民族、國家和歷史;而民族、國家和歷史的自我認識和他者認識,又會涉及到一國和周邊諸國的關係;而周邊的話題,又牽出來如何理解中國和亞洲的關係;既然討論中國和亞洲,又會討論到疆域、族群和歷史等問題。

      葛兆光通過本書,提出了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應從有關「中國」、「亞洲」或者「世界」的認識的歷史資料,包括中國和朝鮮、日本的歷史資料中出發,把問題放在思想史脈絡或學術史語境中去討論,而不應該是從來自西方的「理論預設」下去倒著看歷史,或者從現實利害的角度做「提供證據」似的歷史論證。他提出了「從周邊看中國」,既包含了「中國觀」即中國自我認識的改變,也涉及到文化交流史研究方法的改變,同時強調在歷史中研究「民族國家」,而不是把歷史從「民族國家」中拯救出來。

      本書體系完整,一氣呵成,論證之細緻,說理之透徹,令讀者由衷敬佩。

    作者簡介

    葛兆光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等。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manit0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