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長推薦-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網友評鑑4顆星這是網路上最便宜的 在此介紹給您 博客來人文史地-台灣史地分類超值好書想知道博客來網路書店如何介紹[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
內容簡介
天主教與基督教,是今日臺灣社會現象重要的一環,無論在宗教、教育、社會服務等層面,均有重要貢獻,然此諸多成就,實奠基於十九世紀後期傳教士鍥而不捨的努力。早期臺灣的傳教活動,受制於官紳的敵對、百姓的抵制,不時有民教衝突發生,這些衝突在地方官及外國駐臺代表介入處理後,成為官方案件,即一般所稱呼的「教案」。
教案問題,就領域而論,包含了傳教史與外交史兩個面向,兩者均不乏學者討論。傳教史的探討,多由教會自發進行,史料來源主要是教會歷年記錄、傳教士往來書信等,此類撰述佳作頗多,但焦點自然集中在傳教士篳路藍縷的傳教過程,難免隱其惡而揚其善,而且對於教案的其他關係人──地方官、各國領事,不是含糊其詞,便是缺乏史料的佐證,對十九世紀臺灣傳教史的探討,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至於外交史的研究,則導因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時,從外交部接收的一批檔案,其中的清季總理衙門《教務教案檔》,開啟了歷史學者研究教案問題的途徑。恩師呂實強先生《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一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問世,迄今仍為研究教案問題之必讀經典。早期的教案研究,在範圍上較集中於大陸地區,臺灣教案的討論並不算多,在臺灣史研究蓬勃發展的今天,或許這些研究的深度上已稍嫌不足。另一方面,《教務教案檔》是中國方面的外交檔案,代表單方面的說法,若不能同等使用英文檔案,並將中、英文檔案相互印證,那麼呈現出來的歷史意義勢必有限。
基於過去研究較為薄弱的部份,本書試圖在臺灣教案這個命題中,從外交史的角度看傳教史,從以往受到忽略的《英國外交部檔案》,對照《教務教案檔》,重新建構清季臺灣傳教與外交的互動關係,從新發現的資料,考證原有的資料,訂正若干錯漏之處,其中有些甚至是教會史學者的一致見解。此外,本書也有意識地將臺灣教案與大陸地區教案對比,藉以凸顯臺灣傳教與外交的特色。
全書內容共計四章:第一章「開埠初期的教案」,分別討論天主教與耶穌教(即今日所稱之基督教)抵台初期的情形,對於這段期間傳教活動難以施展的原因,有系統性的分析。第二章「商教糾紛與安平砲擊事件」,探討臺灣傳教史及外交史的一次重大轉折,原本商業利益與傳教糾紛釀成的武裝衝突,結果卻改變了臺灣官員對外交涉的態度,從而扭轉了教會的處境。第三章和第四章,則是先南後北,討論安平砲擊事件後以迄中法戰爭的教案發展。第三章「南部教案的賡續」,著重於教會有了突破性發展後,教案性質的轉變。第四章「北部教案的發展」,敘述1872年偕叡理(馬偕)於滬尾展開其傳教工作後,北部所爆發的幾起教案,同時比較南、北之異同,以闡明北部教案的特色。
透過本書的研究,我們看見了一百多年前外人來臺活動的面貌,也看見了中外的衝突與妥協,而外交檔案中更多傳教史料的發掘,也讓我們有機會更瞭解馬雅各、甘為霖、偕叡理等臺灣史上著名的傳教士。相信本書對於十九世紀外人在台歷史、臺灣涉外關係史及臺灣基督教史,應有些許的參考價值。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